鲁迅先生的文字中绍兴一直深深的埋在我的心里。《孔乙己》电影里的石板路、拱桥、沿街的小店就是对绍兴最好的刻画。
下火车的那一刻,是有一点失望的。这个火车站周边还在建设中,去往城里的交通也没有那么便利,地铁还没有修到这里来,去往地铁站还需要乘坐公交。好在,去往酒店的路上赶上了日落,下车看到余晖的那一刻,我知道,稳了!没错,这就是梦里的画面,在这样的景色下,相信任何一个手残党都能拍出美丽的画面。幸运的是,酒店安排的房间,在角落,还能看到门口的运河。
放下行李,便出门逛逛街景。这个城市好安静,我就独自走在去找吃食的路上,偶尔身边会路过几个夜跑的人。我想生活在这里是很幸福的吧,恬静舒适,真的很宜居。
当我到饭店时,又一次验证了我这个观点。当时晚上7点多,到店的时候老板问了一句:你这么晚才来吃饭啊?我很错愕,心想这个时间点吃饭不是很正常么。转头看去,原来老板已经在收拾桌椅准备关门了,我从没见一家餐馆会在不到晚八点就停业的。难怪一个朋友说绍兴说绍兴是没有夜生活的。一开始以为是特例,结果第二天晚上在一家大型商场里吃饭,晚上八点多服务员就开始打扫卫生了—九点关门。朋友调侃,你看他们上班脸上都是挂着笑容,一点班味儿都没有,好欢乐。这让我相信,绍兴,真的没有夜生活。
第二天一早便开始真正的旅行。原来在浙江,骑自行车是不要钱的。政府在街道里设置了很多自行车停放点,市民游客都可以免费使用,官方的 App 也很简洁友好,比商业共享单车出现的时间更早,难怪共享单车打不开这里的市场。目前来看,只有一家商业共享单车入驻了,还被逼得打出了只要 0.7 毛钱的广告。
市政部门在街道、空气治理一定是下了功夫的。洒水车、喷射炮、打扫车好像不停歇的在这个城市里工作着。地面也常常保持着湿漉漉,又一次点缀附和了江南水城的氛围。朋友调侃,这里的水跟不要钱似的。
天气很好,骑车遛街简直不要太惬意。可以更好的感受、融入这个城市。绍兴的惊喜很多,它做到了即整洁现代化,又保留了建筑的陈旧感,让你能感受到时光在这个城市留下的痕迹,又不至于破旧。不同于丽江之类的古城,满满的商业化,已经失去了修旧如旧的感觉。在绍兴,只要你不去商业街,还是能处处看见斑驳的痕迹,新也好,旧也罢,没有故意讨好,显得很自然和谐。
路上遇到了一群写生的学生,他们开朗自信,神态自然,像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。我错愕了一下,这不就是电视剧里的孩子么,优秀的学习成绩,丰富的课外生活,真好。绍兴不仅景色突出,文化也很出色,自古就盛产师爷,更有“无绍不成衙”的说法。这座城市确实当得起"钟灵毓秀、人杰地灵"的美誉。
最快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,最快捷的方式莫过于先看博物馆了。去了才发现,原来绍兴这个城市的历史那么悠久,不仅局限在鲁迅的笔下。课本里的越王勾践就在这里,难怪古城区的名字叫“越城”。王羲之兰亭序、西施沉鱼落雁、嵇康广陵散、六小龄童猴王世家,他们的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。小时候的课本知识随便,随着逛博物馆一片一片拼接以来,变得清晰明了。我想,这里的孩子真幸福,课本里发生的故事就在家门口,怎么可能记不住呢,这不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了吗。
鲁迅故居无疑是最有意思的景点,仿佛去见了一个老朋友。"不必说碧绿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栏,高大的皂荚树,紫红的桑葚……",课本里的文字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。在三味书屋里看到那张跛脚的书桌,游客们都驻足交谈,即便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加入讨论。有的父母对着孩子津津有味地讲述那个关于"早"字的典故,眼神里满是自豪。仿佛在说:孩子啊,这些都是爸妈那辈的细糠,你要好好品味。
鲁迅祖居其实与鲁迅关系不大,鲁迅本人很少去。但是作为建筑还是很值得一去的,院子很大,在现在也是大户人家的配置,可以想象鲁迅小时候家族是何等兴盛。有趣的是这里面名贵家具陈设都是没有护栏限制的,游客可以0距离互动感受,但一些不值钱的破篮子却被隔了起来。
去到江南水城,游船是必不可少的。划船的大爷力道很足,船像飞似的在水里游,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游船的印象。大爷还跟我们耍了个心思,走了没多久说,“你们回去不,免费掉头送你们回去”,我感谢的说不用,我们到终点后走回来就是了。后来才明白,原来是大爷划了约1/3,就想掉头把我们送回去,好让他接第二趟客。